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国工程机械全球"扫货" 三大巨头或被"包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0  作者:中国万商网  浏览次数:1079
核心提示: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海外并购就连下两城。继三一重工(600031)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后,

    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海外并购就连下两城。继三一重工(600031)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后,同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柳工(000528)2月1日公告称,以人民币3.35亿元和偿还调减负债的方式,最终敲定对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项目的收购。

    此外,还有消息称,与三一重工同为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徐工集团正在与业内排名第二的某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传闻称收购事宜正在议定中。如果成功,将成为继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3的意大利CIFA与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行业内排名第一的德国Putzmeister之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三起重要的海外并购。

    除上述海外并购项目外,工程机械仍有其它知名企业也同样在打着投资海外的主意。

    有分析人士称,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多数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的窘境,从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并购的机会。此外,国内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国内产能相对过剩,这也是企业投资海外并购的一大因素。

    行业三巨头打造企业航母

    近5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200亿美元,全球排名从第18位跃居至第5位。而这5年也是工程机械行业加速投资海外的5年,2011年以来,很多工程机械企业纷纷瞄准海外市场,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

    自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开始,2012年1月,山东重工公开称,旗下潍柴集团正洽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法拉帝报价3.5亿欧元,拟出售75%的股权给山东重工,包括商标、船厂、销售网络等。

    此外,2011年5月、6月,山东山推(南非)有限公司、山推俄罗斯公司相继成立,标着山推股份(000680)国际布局不断深入,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京城重工也于2011年成功收购日本长野工业株式会社。

    2012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柳工收购波兰HSW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终于修成正果。最令人震惊的是,三一重工以闪电般的速度收购了业内排名第一位的德国普茨迈斯特。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继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先后将业内排名第一与第三的意大利CIFA和德国普茨迈斯特收入囊中之后,近期,又传出三巨头之一的徐工集团正在与业内排名第二的某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传闻称收购事宜正在议定中。一旦成功,则代表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有可能孕育出三家航母型的国际知名公司。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向本报记者指出:“三大工程机械巨头海外市场的投资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都是一次大的提升,但同时,海外投资也有其隐藏的风险,目前主要的投资方式有兼并收购、自行建厂等。”

    谢家宸认为,随着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未来海外市场投资将加速,因为国际巨头的海外市场部分在整个市场中占据大部分比例,因此,未来内地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巨头,海外市场的拓展不可避免。

    三巨头H股筹资超300亿元

    为了能够完成“蛇吞象”的壮举,上述三巨头皆在2011年推出了在H股筹资的计划。有数据显示,2011年1月6日,中联重科总额达1.3亿股的H股超额配售权获得全额行使,准备募资19.48亿港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亿港元,其H股发行募资总额预计近150亿港元,创1998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融资之最。

    而完成A股定向增发3个多月的徐工机械亦投身H股。于2011年1月5日宣布H股上市计划,发行上限为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0%,同时实施10送10股派1.2元的分配方案。以徐工机械当时10.31亿股总股本、59元左右股价计算,考虑送股因素,发行H股募资规模将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

    另外,在2010年4月,国内另一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亦曾表示,要通过H股上市募资100亿元以上。

    去年1月份,中联重科登陆H股后,董事长詹纯新曾表示:“中联国际化目标是,到2015年,海外销售要占总销售额的40%。”

    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2015年的销售计划都在3000亿元左右;中联重科将超过千亿规模;厦工,柳工等工程机械企业的销售收入预计也将接近或者超过千亿规模。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指出,工程机械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尽管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但国家主要政策支持较为清晰,在经济形势平稳的情况下,若能继续保持对行业的支持,有望实现该目标。

    拓宽国际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出手海外并购令市场为之侧目。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苏子孟介绍,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在国内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而由于目前国家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使得国内市场对建筑机械的需求大幅减少,因此两家企业都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有业界人士分析,受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与人民币上涨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企业原本的价格优势正逐渐失去。同时,国内市场的相对产能过剩也是企业投资海外的因素。根据波士顿咨询(BCG)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5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成本估计每年将会上涨17%,而美国制造业的工资涨幅将仅为3%。

    一位从事工程机械进出口业务的人士说道:“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本土化生产能有效的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利润损失。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会缩减一个百分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人民币继续走强,工程机械业的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历了20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迅速成长为工程机械大国,但是,2011年国内工程机械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形势并不足以对行业未来的高速发展形成强烈支撑,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必须寻找更多动力。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则向本报记者谈到:“国际市场不仅有技术基础雄厚的资源,也有加速启动的新兴市场,国内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需要更大的舞台,上述两大因素是企业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海外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工程机械出口额连创新高

    事实上,工程机械企业纷纷走向海外市场也与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和国外市场需求激增有关系。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5000亿元左右,出口额突破150亿美元,超越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10月份,海外出口额增长51%,同期国内市场销售增长仅有30%左右,明显低于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全球布局已经成为中资企业的集体选择。

    苏子孟指出,目前国际工程机械市场的增长已经翻番,并将继续扩大。2011年1-10月份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出口额已增长51%,同期国内市场销售增长仅有30%左右,明显低于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一至三季度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8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进口金额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出口金额110.28亿美元,超过2010年全年出口额,比上年增长50.2%,贸易顺差38.27亿美元。

    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呈前低后高态势,且增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5月开始月度出口额持续增加,7月份开始出口额连创新高,9月份出口额达到14.85亿美元。

    累计出口零部件3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5.25%,比上年增长48.88%。出口整机7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占出口总额的64.75%。

    而相对于国外市场的销售增长,工程机械产品自4月份起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则是增速下滑,销售数额下降的态势。

    有机械科学院研究总院专家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内工程机械公司的发展将更多依赖国际市场的增长。

    海外设厂绕过贸易壁垒

    事实上,海外建厂也是企业布局调整,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工程机械业的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直接出口方式遭受到越来越多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种种限制。

    据了解,针对非道路机械功率范围130kw至560kw的柴油发动机,欧委会于今年1月起开始实施ⅢB阶段排放标准。欧盟ⅢB阶段排放标准对发动机的排放微粒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由原来的0.2g/kWh下降至0.025g/kWh.为满足这个极限值,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微粒过滤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综合办主任王金星表示,国外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门槛。柳工董秘王祖光表示,由于国内发动机尚达不到出口的要求,柳工只能采购国外品牌的发动机。

    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主任胡迟表示,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设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自主品牌海外设厂,雇用当地的劳工,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更能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做到本土化生产。“但工程机械企业出海也并非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在制定海外扩张战略时一定要理性。”胡迟如是说。

    中联重科并购CIFA三年“挂果”技术与市场都给力

    中联重科董秘申柯表示,中联重科整体并购意大利CIFA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对技术的提升和全球营销网络的建设。

    距2008年中联重科以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100%的股权至今已有3年的时间,在这3年中,被收购的CIFA已经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于2011年开始盈利。而对于中联重科来说,同样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的支持而得以高速发展。

    近日,中联重科董秘申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整体并购意大利CIFA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对技术的提升和全球营销网络的建设。”

    借力技术与全球网络

    2007年底,混凝土巨头之一CIFA由于财务投资者的退出,拟出售全部资产。最终,中联重科以其优良的专业态度和企业文化底蕴赢得了CIFA的信任。2008年9月底,以中联重科为首的共同投资方与意大利CIFA公司股东签署收购交割协议,正式完成了对混凝土机械领域当时世界排名第三CIFA公司的全资收购。

    中联重科董秘申柯表示,并购CIFA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由被并购对象转变为并购发起者的转折点,标志着一直以本国及二、三线市场为主攻方向的中国工程机械,首次以自有世界品牌迈进顶级市场门槛,中国工程机械首次正式踏入世界级品牌殿堂。

    并购CIFA之后,中联重科不但将行业尖端技术拿到了手,并利用CIFA的采购平台,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这对中联重科全球化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据了解,2011年6月,中联重科又买断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德国JOST的高端平头塔技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2011年9月,应用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臂架技术的泵车又刷新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实现了世界最先进技术与中国优势制造能力的完美结合,加快了企业国际化步伐。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现实需要促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中国国内市场毕竟有限,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际市场必将成为下一个拓展地。同时,如果不能进入国际标准制订权的行列,就会失去国际市场准入的话语权,所以,“走出去”成为了当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持久发展的必经之路。

    抢得3年先机CIFA实现盈利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CIFA实现销售收入约30多亿元人民币,同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约35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加,2007年合并的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就达到近7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中联重科并购CIFA后,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业老大。

    可是,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联重科收购的CIFA直到2011年才开始实现盈利。对此,中联重科负责人士称,并购的效果并不只体现在一张财务报表里。通过收购,中联获得了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产品线等,对企业实力有整体提升。

    有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中联重科含CIFA在内的业绩同比增长39%。在历经了3年的整合之后,中联重科成功的并购整合了CIFA,而此次并购案也因此跻身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中国海外投资五大经典案例。

    中联重科成功并购CIFA的同时也为同在湖南的三一重工施加了压力。而三一重工于2012年闪电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的行动也反映出不落其后的赶超态势。

    对此,中联重科董秘申柯向记者谈到:“通过三年的整合,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处于全球领先之列,在海外收购中,公司已经抢占了先机。”

    中国工程机械军团出击海外恰逢天时地利

    继中联重科拿下意大利CIFA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捷报频传。特别是进入2012年后,经历一年多的谈判长跑,柳工收购波兰HSW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终成正果,三一重工闪击战夺取普茨迈斯特也大功告成。

    龙年伊始,柳工、三一将中国工程机械军团的海外并购征程推到了历史最高潮。曾几何时那些令中国企业高山仰止的行业老大,今天却成为了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海外并购的天时地利

    “毫无疑问,中国工程机械军团的集体出击,是偶然也非偶然。他们得到了管理层的鼓励与支持,更肩负了振兴我国工业的历史使命。”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久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而为了保障这一战略能够积极稳妥的实施,陈德铭还指出,未来我国将“加快与重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投资权益保护。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提示,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

    在绝大多数的分析人士看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对于正处在发展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如今,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云未散,欧洲大量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拖欠供应商货款与员工薪资甚至濒临破产的局面,这不仅调动了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积极性,更为中国企业迅速提升综合实力、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实上,从90年代开始,海外并购就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虽然不乏成功案例,却也着实败多胜少。”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

    例如早在2004年10月,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但此次收购一度导致双龙员工的罢工潮。

    几乎与“前辈”的遭遇如出一辙,在此番柳工完成对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的收购前,2011年6月,受当地负面报道影响,HSW企业工会对中国企业的信誉产生了怀疑,要求广西柳工保证员工未来五年的工作合同,并给HSW的所有员工涨薪5%。但是,广西柳工只同意保证HSW员工三年的工作合同,并涨薪3%。双方一度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收购被迫暂停。

    此后的2011年12月,柳工终于与波兰HSW工会就社保问题达成了共识,柳工将保证HSW员工未来四年半的工作合同,并为HSW员工涨薪3%。双方于12月7日在波兰举办社保协议签署仪式。这促成了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的最终成功。

    “这说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而之所以有这些失败的案例,才意味着管理层提出'加快与重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投资权益保护。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提示,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允许一些失败的存在”。方正证券分析师夏庆文表示。

    三一重工斥资26亿“化敌为友”至少提前5年实现国际化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谈到,收购普茨迈斯特为三一国际化进程缩短了5-10年时间,而且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2011年1月31日下午,由三一重工召开的“三一重工、中信产业基金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新闻发布会揭开了这一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大一宗中德交易”的神秘盖头,将收购细节公之于众。

    根据三一重工公布的收购细节显示,公司旗下三一德国有限公司将联合中信基金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三一德国的出资额为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

    三一集团董事局主席梁稳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一与普茨迈斯特在全球商业活动的地理布局有很强的互补性,此次合并完成后毫无疑问将创造一个新的混凝土泵车全球制造业巨头”。

    三一的此次收购被市场喻为“蛇吞象”的壮举,但也因为收购的巨额资金而被市场质疑资金是否充足。对外界揣测资金链和现金流紧张一说,向文波回应称:“三一重工目前仍有200亿的现金,而负债率只有50%,收购'大象’全部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三一的资金从来就没有紧张过。”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谈到,当时“三一重工董事会认为,即使200亿,我们也要拿下普茨迈斯特”。“200亿是三一混凝土两年的利润,但收购普茨迈斯特为三一国际化进程缩短了5-10年时间。而且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要知道,几个月前我们还在印度争业务。”向文波补充道。

    目前,上述收购已经接近尾声,但仍有部分程序需一定时间来完成,如当地政府部门的批文等都需要时间。

    据了解,并购完成后,德国普茨迈斯特目前的总部将成为三一海外混凝土机械的新总部,完整保留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原有团队,普茨迈斯特将保持高度独立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尽管如此,未来确实需要观察。

    而三一的如此安排也是考虑到德国当地工人的失业顾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普茨迈斯特有上百名工人在公司总部门前举行了示威活动,抗议三一重工的收购。据了解,这些员工担心失业,抗议并购交易不知情。

    对此,向文波回应称,“我们不会解雇一个员工,并且要通过有效的分工和扩充普茨迈斯特的产品线来增加就业,招聘更多的海外员工。并购后,普茨迈斯特目前的总部,将成为三一欧洲发展的新总部,公司将保持高度独立的日常管理及运营。三一将主要关注中国市场,而'大象’则将继续作为独立的高端品牌。而卡尔·施莱西特本人,在三一重工内将保持目前普茨迈斯特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并成为三一重工执行董事。”

    (来源:证券日报)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