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推荐 » 正文

细数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转型战略性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0  作者:中国万商网  浏览次数:594
核心提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期中,带领副产业迅猛发展。细数工程机械各制造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江苏徐州

    荣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之后,徐州工程机械的发展脚步更为清晰:以徐工为龙头,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同时以提升核心技术为抓手,逐鹿国际舞台。除了徐工集团;还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徐州利勃海尔有限公司、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和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等10多家独、合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打造国家级高新区目标瞄准德国鲁尔目前徐州铜山区内已建成机械制造企业1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世界500强企业阿文美驰车桥、ESCO耐磨件、肯纳金属、约翰迪尔、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发制造中心环球锻压、徐州徐挖机械等企业纷纷入驻,为开发区锻造了从配套件到整机的工程机械产业链条。

    做大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徐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铜山融入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老大——徐工集团,与徐工集团进行差别化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磨合,已经成为徐工集团的最大零部件供应基地。2011年初,投资过百亿元的徐工重卡项目成功落户徐州高新区,进一步增强了工程机械产业的集聚发展能力。也因此,铜山荣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

    根据铜山区委常委、徐州高新区主任吴宝剑的介绍,徐州市委、市政府的目标是三年内将徐州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区,并在科技投入、产业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重新调整。

    谈到徐州高新区之所以选择发展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吴宝剑说,首先,从整个徐州市来说,装备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已经是徐州市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相关产业链已经相对完备,尤其以工程机械为代表,已经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其次,徐州市政府对这方面比较重视,江苏省也颁布了“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对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按照主动融入徐工集团的思路,积极发展与其配套的相关企业,以此来引领经济的腾飞。

    江苏常州

    江苏省可谓工程机械大省,常州是紧随徐州之后的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常林集团所在地。1994年开始,公司先后与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常州现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合资建立了“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家合资企业投资总额合计26698万美元,注册资本合计12000万美元,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自卸车等工程机械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后销量位居行业前列。2004年,公司又在马来西亚合资建立“常林(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将常林的工程机械产品生产、销售进一步向东南亚延伸。通过合资合作,一方面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促进了公司产品技术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企业自身快速、健康的发展。

    常州处于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苏锡常”产业带最北端,以常林及外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依托,常州市政府把工程机械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因此,常州有非常好的工程机械投资环境,国际著名工程机械公司纷纷到常州投资设厂,常州也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

    湖南长沙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将致力于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之都”,力争到2015年,长沙工程机械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湖南工程机械异军突起,并且超过江苏、广东,坐上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头把交椅”。长株潭地区更是聚集了一批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其中仅长沙就孕育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通过同台竞争,将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车、履带起重机等产品的研制一步步推至世界前沿水平。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总产值去年突破1100亿元。今后,长沙市将在政策、规划、资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加大对工程机械产业的扶持力度。长沙在工程机械领域崛起的历史,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一大批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崛起历程息息相关。

    其中,中联重科在湘日诞“双子”——投资约40亿元的中联重科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工业园、投资6.2亿元的中联重科德山液压产业园奠基。前者主要为解决行业产能瓶颈,后者着眼于根治工程机械行业“短腿”,确保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在成功跨越1000亿元大关后,“十二五”期间,继续发力,保持健康、快速成长。根据预测,中联重科两大新建产业园区达产后,有望带来超过100亿元的规模效益,同时为社会创造逾4000个就业岗位,并将为长沙孕育出首个规模过千亿的企业航母。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在湖南、上海、陕西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的专业园区,已成为“长沙制造”的重要基地,中联重科据此成为在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环保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等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中联重科气势磅礴的产业投资,作为“长沙制造”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收官之笔,意味深长,此举也折射出长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逆势增长的信心和勇气。

    201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成为湖南省首个过千亿的子产业,规模和效益跃居全国第一,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3%,全球的7.2%,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工程机械研发和制造基地,成为了发展速度最快、创新能力最强、市场份额最大,人力资源最集中,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工业主导产业和工程机械行业翘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62家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3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利润146亿元,这3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

    2011年,湖南省工程机械在全国同行业中继续领先。上半年,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907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的比重达到29.3%,比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工程机械规模企业实现利润133.13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总额的35.2%,整体赢利水平遥遥领先于国内兄弟省市。

    2011年8月初,尽管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股市暴跌,长沙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A股市值仍有2100多亿元,接近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二。

    目前,三一重工已将原有混凝土机械领域的领先优势,扩展到了挖掘机领域,其在挖掘机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奠定。

    而三一重工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三一重工中报显示,2011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63亿元,同比增长79.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39亿元,同比增长106.57%。中联重科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48亿元,同比增长50.0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8亿元,同比增长110.13%。山河智能2011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88亿元,同比增长36.79%。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业绩也“逆势上扬”,截至2011年7月份,该公司塔式起重机销售量同比增长55%,挖掘机、压实机械同比均大幅增长。

    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一群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也顺势而生,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集群效益逐渐显现。目前,中联重科已成功在H股上市,而三一重工也即将完成H股上市融资,两大巨头的实力显着增强,将加速湖南工程机械进行全球产业布局,从现有产业基础和潜在技术实力来说,湖南应有能力将长株潭打造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的领跑者。

    山东济宁

    山东济宁,中国推土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山推所在地,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集团小松制作所和世界上最大的液压件企业之一的伊顿公司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云集于此。特别是2003年山推与小松合办的山推国际事业园开业以来,除山推、小松山推外,已经有山东欧亚陀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外资和多家中资配套件企业入园。这些配套件企业除为山推、小松山推的产品配套外,还为国内多家外资企业产品配套,同时也出口到世界各地。它极具发展潜力,许多外资公司看好济宁的投资环境,纷纷进驻山推国际事业园。济宁将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之一,山推国际事业园也将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地之一。

    山东省在中国工程机械最发达省份排名中仅次于江苏省,位居第二位。品牌企业临工所在的临沂、骨干企业山工、德工所在的青州、德州;骨干企业方圆集团及国际著名企业大字重工业烟台公司所在的烟台地区,以及众多中小工程机械企业所在的泰安、潍柴所在的潍坊、山东鸿达集团所在的莱阳等都是工程建设机械比较集中的地区,还有遍布全省的毛坯件及齐全的配套件生产企业。

    广西柳州

    广西柳州作为西部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存在结构性问题突出,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等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柳州实际相结合,提出“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确立了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柳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工业发展。为此,我们作出了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力求实现技术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使柳州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支撑升级,引领转型”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四轮“科技创新计划”以及“双百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出台系列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为加快柳州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十一五”期间,柳州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1倍。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工业的科技投入,2010年、2011年工业更新改造投资分别突破了400亿元和500亿元,工业技术更新步伐加快。柳州已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城市,先后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评为“2011中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创新城市”。

    柳州按照先进制造业的标准,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研究开发中级轿车、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品,冶金产业提升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机械产业扩大产品产能、提升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2010年,柳州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柳州第一个千亿元产业;2011年,柳州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冶金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2010年,柳州钢材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产值突破500亿元,巩固了华南最大钢材生产基地的地位。机械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全市工程机械产销突破5万台,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时,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等新兴产业也初具规模,为柳州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转变中,政府部门坚持滚动发展、创新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从追求生产效率向追求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生产、研发和品牌环节并重转变,推动企业由规模生产型向规模生产型与技术优势型并重转型,由价格优势型向价格优势型与产品创新型并重转型,极大地加快了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柳州将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建设柳州国家高新区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转变,使柳州科技进步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力争把柳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创新基地。

    天津

    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到2015年,天津将建设5个超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17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五基地、多集群”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下发的《天津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说,这5个超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包括临港重装产业基地、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北辰区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和海河下游高档金属制品产业基地。

    到2015年,这5个基地将实现总产值11500亿元。该规划还明确表示,将依托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和区县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和行业统筹协调,从完善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加强分类引导,做好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在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和大型铸锻件及高档金属制品三大领域,重点打造17个定位合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超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

    (来源:建设机械与技术管理)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