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印刷包装 » 正文

“中国制造”对非洲商人魅力不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6  作者:中国万商网  浏览次数:466
核心提示:新华08网广州10月26日电(记者王攀、李娜)看到网站上闪耀的广告后,20岁出头的津巴布韦人保罗奇索拉认为,中国制造仍然值得自己奋

新华08网广州10月26日电(记者王攀、李娜)看到网站上闪耀的广告后,20岁出头的津巴布韦人保罗·奇索拉认为,“中国制造”仍然值得自己“奋力一搏”。在欧洲商人纷纷远离全球贸易的当下,数千像奇索拉这样的非洲商人从非洲大陆赶到中国,出现在了广交会现场。

对非洲商人来说,虽然全球经济降温已不可避免,但“中国制造”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

在广交会上,奇索拉有着自己的精打细算。他希望能够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促销用礼品,这些杯子、花瓶和便签纸会在津巴布韦按照客户要求印刷上新的标记并销售出去。

“我有自己的印刷厂,但想来想去只有中国能够提供合适的产品让我印刷。”他说,“津巴布韦能够生产的礼品种类仍然太少,印度和越南的质量还不够可靠。”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届广交会吸引约20万名的外国商人前来采购,堪称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第112届广交会举行6天后,已经有近9000名非洲采购商辗转抵达这里,占迄今为止到会采购商总数的10%。

现在,中国厂商对这些操着浓重口音英语的非洲人格外欢迎,并将他们视为抵御欧债危机冲击的重大商机。

尽管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但是中非贸易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1%。截至今年4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达153亿美元,是十年前的30倍,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能够提供低廉的价格,是吸引非洲商人来中国的重要原因。在一家中国雨具企业展位上停留的女商人高德力亚征询了几乎每一件样品的报价。这位身材丰满的尼日利亚人说,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广交会,主要以采购铝合金门窗和雨具为主。“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还有价格,这就是来中国采购的原因”。

46岁的布基纳法索商人阿卜杜拉辛从2004年起开始,每年两次来中国参加广交会。他熟练地在每个展台看产品,问价格,做笔记,索取产品目录和名片,甚至连寒暄都不必要。

“有人说中国的东西质量不好,但是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拉辛有些得意地说,他的法宝就是展会上“眼见为实”,并去工厂实地考察,才肯下订单。他一一列举去过的地方:青岛、杭州、宁波、佛山、福州……

中非贸易的逐渐热络也体现在中国对外贸易展会规模和质量变化上。拉辛记得2004年刚来中国的时候,很少参展商能用英文同他交流,不像现在还会碰到讲法语的员工。“当时展区也没这么大,只能在计算器上用数字说话,毕竟数字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与九年前相比,中非贸易逆差正在显著增大,双边贸易还存在一些不平衡。据统计,中国对非出口的57%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其次是纺织品和塑料、塑胶制品;而非洲对中国出口产品较为单一,以原油、铁矿砂、棉花等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

为了缩小中非贸易的不平衡,中国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减免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关税,在国内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与多个非洲国家启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合作,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办厂,增加非洲就业,同时把产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靠着跟中国做生意,拉辛已经是30个员工的老板,在首都开了3家店,专门卖中国产品。他是4个孩子的父亲,5个姐妹的兄长和家中的独子。正如他用的手机越来越先进一样,他的生活在不断变好。

面对将来在制造业上可能跟中国竞争的东南亚等国家,拉辛认为他不会放弃中国。他说:“每个人都能在中国分到一杯羹,不论是欧洲人还是非洲人,大家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这里新的东西和想法也在不断涌现。”(完)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